首页    股权经典案例    价值100亿元的股权调整案例 | 海底捞VS真功夫



写在前面

大家合伙创业,一开始双方一半一半的股权结构是很常见的现象。


但随着企业的发展,股权需要做动态调整。这个过程非常考验人性,合伙人之间为了利益勾心斗角,最终导致企业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

真功夫和海底捞,一样的行业,一样的起点,最终结果却截然不同,令人唏嘘。


真功夫

夫妻、兄弟之间的内斗乱相

真功夫创始人叫潘宇海,最初自己开了一家甜品店。后来甜品店改为蒸品店,并引进自己的姐姐、姐夫作为新股东。


至此形成每方各一半的股权架构。

五五平分的股权分配在中国很常见,因为中国人都很在意面子,不愿公开讨论彼此的贡献大小,所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平分。

后来真功夫通过机器改造,实现了餐饮规模化问题,真正实现了公司的连锁标准化。


但随后问题接踵而来:


再往后双方冲突越来越大,直至无法解决。


最后蔡达标想要另起炉灶,把公司现有资产转移并成立新公司。


此时,潘宇海主张股东权利,要求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,一下子审出很多问题,最后蔡达标被判14年的刑罚,至今还在狱中。

这一切的始作俑者,就是5/5平分的股权结构,各占50%,无法形成有效制约。


最终,斗到最后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。


蔡达标坐了牢。


真功夫的上市梦成了泡影。


而投资方到现在也没退出来,真是“炒股炒成了股东”


海底捞

中国最佳合伙人养成记

1994年,在四川简阳海底捞的第一家店开业。最原始的股权结构是四个人都是百分之二十五


后来两对男女朋友变成了夫妻,就是两对夫妻各占百分之五十。

随着企业发展,张勇的参与及贡献越来越大,于是陆续让其他股东离开公司,仅保留股东身份。


先是自己的太太,后来是施永宏的太太。

2007年,海底捞步入快速发展阶段,张勇决定让施永宏也离开,并且进行了一次很大的股权调整:

张勇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



后来,张勇又将50%的股份转移到持股平台,张勇夫妇投票权占2/3以上,加和为84%。

海底捞的股权调整,其实相当于公司二股东给大股东做了一次股权激励。


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和老板思维!


很多人算不明白这个账,光计较股权比例的数字。但施永宏算的是另外一笔账——最后投资回报的高低。


100万的盘子,就算是百分之五十那也才50万;但现在海底捞一年营收有六七十亿,假定有10个亿的利润,那施永宏也能分3个亿!


总的来说,海底捞能平稳过渡,一方面是人的原因,海底捞从一开始在经营上就是张勇为主、施永宏为辅。


另一方面,双方有信任的基础,在股权架构上双方做了很多利益方面的安排:


海底捞没上市,但是有个叫怡海的火锅底料公司在香港上市了。


该公司的股权结构除了投资方和员工占了一部分以外,其余是跟海底捞一模一样,所以说这里就是张勇关照施永宏的利益。


随着公司的发展,最佳合伙人施永宏亦能从中源源不断受益。


写在最后

企业规模化 调整股权是关键

股权结构的平均化,是许多初创企业的普遍现象。


几个好兄弟一起创业,一开始也看不出谁的贡献大小,股权只能平均化。


但是,一旦企业走上了规模,就容易出现问题。


这个时候,企业要保证基业长青,就得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,随时调整股权结构。


浏览量:0
收藏

价值100亿元的股权调整案例 | 海底捞VS真功夫